各地活动消息

75岁时她学习世界语,译作连续三年入选《金秋诗会诗集》

发布日期:2021-09-16 09:51
  发布时间:2021-02-26 16:29 来源: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
                          
近八旬的黄晓梅是上海市世界语协会的新会员,还是上海翻译家协会的老会员。她曾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她懂俄语、德语,出版过多部英译作品和德译科技文章。

2018年初,75岁的黄晓梅还学习了世界语,并有译自外国世界语诗歌的三首译作连续三年分别入选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主办的上海文艺盛事——“金秋诗会”上的《金秋诗会诗集》。作为中国现存延续最久的经典诗会之一,“金秋诗会”在作家、艺术家和资深文艺青年们心目中一直占有相当高的地位。

黄晓梅(左一)在第28届金秋诗会现场

在第29届“金秋诗会”上,黄晓梅译自德国世界语女诗人玛丽·汉克尔(1844-1929)的代表诗作《爱的象征》作品,入选《大爱——第29届金秋诗会诗集》,这是从近200首投稿诗歌中选出45首外国诗歌收入的唯一一篇译自世界语的作品。入选的外国诗歌作者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十多个国家,诗歌原文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世界语等语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家,传递着同一个心声:爱。

黄晓梅译自美籍波兰国际著名世界语学者、作家、诗人尤利乌斯·巴尔宾(1919-2006)的诗作《1937年,血色腊月》入选《中国,异域想象——第27届金秋诗会诗集》,译自爱沙尼亚杰出的世界语女诗人希尔达·德莱森(1896-1981)的诗作《稠李花》入选《我和我的祖国——第28届金秋诗会诗集》。其中,《稠李花》译作在第28届金秋诗会现场由专业配音演员朗诵。

(文/沈小西 图/黄晓梅)
                                                                                   
  
 责任编辑:柴晶晶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