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文库
+ 查看更多
刘 铃:我的世界语人生(四)+ 查看更多
刘 铃:我的世界语人生(四)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9-16 13:40
发布时间:2019-07-10 14:39 来源:协会秘书处
文/刘 铃
离休以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想,是不是还要为世界语干点什么,我负责出版世界语图书多年,但大多出的是别人的书,是不是也该出两本自己的书,给后人留个纪念。于是我写了一本《世界语语法纲要》,正好全国世协要办教学,需要语法书,北京世协也愿意赞助,另外我还翻译了老舍的名著《茶馆》,想出一本世界语版,这两本书都由报道社用外文出版社的书号出版了。叶籁士同志去世以前,把他收藏的世界语图书都捐给了全国世协,并且表示希望成立个中国世界语图书馆加以利用。陈原同志也向全国世协和报道社表示希望成立中国世界语图书馆。我自告奋勇愿意筹办这个图书馆,于是我被任命为中国世界语图书馆馆长,和陈原同志一起为图书馆揭幕。不过我这个馆长是光杆司令,连一个助手都没有。我主张图书馆要面向全国,为广大世界语者服务。仓库里有世界语图书四千多种,还有一些建国前的旧期刊,都由我一个人从除尘开始,登记、编号、编目、办证、收费、记帐、直到去邮局寄书。后来领导为照顾我的身体,同意我上半天班。我坚持干了八年,直到2004年外文大楼要重新装修,才不得不闭馆装箱。后来图书馆的房间改成了厕所,中国世界语图书馆也就不存在了。对于我在中国世界语图书馆的工作,全国世协前任秘书长、报道社前任第一把手张企程同志给过四个字的评价:“无私奉献”。

北京世界语协会为刘铃先生庆祝90岁生日
全国世协和北京世协组织的业余活动,我基本上是每次必到,是铁杆积极分子,直到八十岁以后,才因年龄和健康关系停止参加,但还在互联网上和北京世协保持着联系。北京世协在曾禾尧同志负责的时候,开办过读书班等各种世界语学习班,我多次担任过教员,并且和学生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在我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生日的时候,都有一些学生参加为我庆寿的活动。我还是北京世协戏剧小组的组长兼导演,每双周的星期日活动一次,我们坚持了两年多,排练了两个世界语独幕剧《文盲》《绿色法庭》,在北京没有找到演出的机会,最后我带领全组的同志去了天津,和天津的世界语者联欢,并用世界语演出了这两个独幕剧,圆满结束了戏剧小组的工作。中国科学院科技世界语协会也曾办过各种世界语学习班,多次请我去担任教员。

我参加过五次国际世界语大会,第一次是1979年在瑞士举行的第64届,在团长张企程和顾问叶君健的鼓励下,我参加了大会议题讨论并发表了题为《难以容忍的语言歧视》的演说,后来全文发表在《中国报道》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大会议题讨论并发表演说,我当场受到外国世界语者握手祝贺。第二次是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71届,这次我是大会工作人员,我和谭秀珠同志负责出版大会快报。白天谭负责出去采访和约稿,我负责在办公室守摊和编排设计,夜晚我和谭要去印厂督促工人拼版并签字付印,第二天一早有人会把印好的快报送到会场。我还负责一个太极拳班,不管夜晚回家多晚,第二天一早我要赶到友谊宾馆去教外国人学太极拳。第三次是1990年在古巴举行的第75届,这次我是中国世界语代表团的团长和国际世协执行委员,除了参加国际世协执委会的讨论以外,还出席了菲德尔·卡斯特罗为各国团长举行的招待会,亲自听到了卡斯特罗支持世界语的热情洋溢的讲话,回国后我在《世界》杂志上发表了《哈瓦那归来》的文章,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卡斯特罗的讲话。第四次是1991年在挪威举行的第76届,这次我是陪刘镇同志去考察国际世界语大会,但为了上主席台用世界语讲话以及和国际世协联系的方便,有关领导决定由我担任团长,刘镇同志任副团长。听说这次台湾有人参加,为防止台湾要求参加国际世协,出现两个中国的问题,我和刘镇同志一同去大使馆找大使商量并请示了外交部,出国前我已经请示了外交部,答复是一样的。后来发现台湾只去了个别世界语者,没有组织,没有发生两个中国的问题。除了参加国际世协执委会的讨论以外,我和刘镇同志一起召开了座谈会,介绍了第五届太平洋地区世界语大会的筹备情况并发出了邀请。第五次是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89届,国际世协选中了我在大会大学作的题为《奇妙的汉字》的学术报告,报告全文刊登在国际世协出版的专辑上。大会期间我一直住在自己家里,由于健康原因较少参加其他活动。
世界语是一种民间语言,世界各国的世界语组织,除了国际世协总部和其他几个国际组织以外,大多是各地群众自愿成立的地方组织。在中国,也是地方世协民间味儿比较浓,大家都是对世界语有好感才自愿加入的,没有任何压力或顾虑,世界语者喜欢地方世协也是很自然的。我就对北京世协很信赖,2017年,我感到自己已经接近九十高龄,剩余时间不多了,就把自己收藏的世界语书刊全部赠送给北京世协,觉得比自己死后家人当废品处理更有价值。北京世协对我这样的老同志也格外敬重,2007年为我举办了庆寿宴,2017年又为我举行了隆重的庆寿集会,那天北京下了一天不小的雨,许多人冒雨来参加,有老也有少,还有两位天津的同志坐高铁快车来参加,当晚还要赶回去,我对所有参加的人感激不尽。全国世协的刊物《全国世协通讯》也用封面和两页的版面报道了这次活动。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北京世协把各地世协发来的贺信和一些世界语者的祝词印成为我庆寿的专辑,把那天集会的集体照放大后配上镜框,由北京世协的几位领导,不远数十里郑重其事地送到我家,令我受到意外的感动,这也可以算是对我这样一个普通世界语者的一生做了一个美好的总结。
责任编辑:柴晶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