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世界语版将登录中国+ 查看更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7日讯(记者 田原)1月7日,中国外文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世界语版翻译出版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品牌与出版总监伊恩·丹尼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国务院新闻办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方正辉,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道社社长陈实等出席签约仪式。出席仪式的还有冰岛驻华使馆原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波兰使馆文化处官员伊沃娜·罗加茨卡-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责任编辑陈晓蓉等中外嘉宾60余人。此次签约正式确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外文局中国报道社翻译和出版《信使》世界语版的合作关系。
《信使》杂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以传播教科文组织理念、搭建不同文明间对话平台为宗旨。2017年《信使》杂志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复刊,目前以包括世界语在内的11个语种出版发行。
签约仪式前,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会见了来京出席《信使》世界语版合作出版签约仪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众宣传局官员伊恩·丹尼森。
杜占元表示,外文局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此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世界语版的合作签约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一个契机。未来,基于《信使》平台的人文交流将会拓展外文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更多的领域的合作和更广泛的空间。
丹尼森表示,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信使》世界语版合作出版协议即将签署,《信使》世界语版在中国有了一个新家。今后,希望双方在这一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方正辉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70年间,外文局用43种语言文字,出版书刊8万多种,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在海内外举办百余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推动中华文化、文明的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世界语文化交流工作,是外文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50年,矢志于追求人类平等、和平的伟大理想。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曾经发行到156个国家和地区,被国际世界语界誉为“最精美的世界语杂志”;出版的千余部世界语图书,成为世界语多元文化的宝藏;世界语网络传播和新媒体传播在当今时代国际影响广泛;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作为国际世界语协会大家庭的一员,是中外世界语者沟通的纽带。中国外文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信使》世界语版合作出版签约仪式,意味着加入教科文组织《信使》大家庭,希望《信使》世界语版携手其他语版,为推动教科文组织理念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品牌与出版总监伊恩·丹尼森在致辞中表示,《信使》是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身份的一个关键元素,也是其人文使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在将近75年的时间里,《信使》一直在世界各大洲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通过传播知识和文化,在人们心中建立和平;通过文字和图像进行思想和信息的自由流通,加强相互理解;促进包容和有效沟通,共筑和平。《信使》世界语版的面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使命完全契合,也符合该组织鼓励在全世界推广世界语的目标。《信使》世界语版合作出版协议的签署正式确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报道社翻译和出版《信使》的合作关系,使得这一期刊可以面向成千上万的新读者。这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语读者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愉快且意义非凡的事情。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秘书长秦昌威在致辞中表示,4年前,在中国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在停刊5年后复刊,成为中国和教科文组织深化合作、开辟文明交流互鉴新领域的重要标志。如今,《信使》杂志世界语版落户中国外文局,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和教科文组织合作渠道,为进一步丰富双方合作内涵注入了新动力。
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邓肯·查特斯发来贺信,代表国际世界语协会感谢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世界语版出版的支持,期待国际世界语协会与中国世界语者间有更多的合作,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谢。
《信使》世界语版编辑部主任陈吉在致辞中表示,《信使》世界语版编辑部将竭诚与教科文组织《信使》编辑部以及国际世界语协会来自10余个国家的合作伙伴一起,按照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和规范,共同完成《信使》世界语版翻译出版工作,让《信使》及以文化构建和平之理念传播得更久远 ,让世界语文化和平等沟通的理念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中国报道社总编辑赵珺主持了会议。
致辞环节结束后,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报道社社长陈实与教科文组织品牌与出版总监伊恩·丹尼森签署了《信使》世界语版合作出版协议。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与伊恩·丹尼森共同为《信使》世界语编辑部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