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活动消息

世界语助我奋力前行

发布日期:2019-01-04 11:22
  发布时间:2019-01-04 11:01 来源:协会秘书处 
                        
荆纪国
1984年,我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奔赴战事激烈的中越边境,担任加强排排长。战斗间隙,我看到一位战士时常用子弹头在工事边松软的泥土上写写画画,嘴里还叽里咕噜地念叨着什么。出于好奇,我找他聊天,才知道原来他在学习世界语。我很纳闷地问他为什么不学点实用的东西,他沉默了许久,才答非所问地说:“我多么希望这个仗不要再打下去!多么希望与亲人一起生活在和平世界!”停了一下,他又说:“你知道吗?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就是出于对人类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才创造这门语言。等打完仗,我还想报考世界语刊授学校。”




这名战友的话对我产生了触动,也让我与世界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惜,他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带着对世界语的热爱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继承他的遗愿,我想带着战士们共同学习世界语,但苦于身处战争前线,没有相关教材。机缘巧合,我从一份《参考消息》报纸上发现了中国世界语刊授学校的招生广告,便激动万分地给刊校写信,表达了前线战士要求学习世界语的强烈愿望。令人意外的是,刊校领导邹国相、侯志平很快回信并寄来了大量世界语学习资料,帮助我们开启了通往世界语的大门。

1985年8月,我荣幸地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在昆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介绍了前线战士们学习世界语的情况,受到国际世协副主席梅田善美及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在全国世界语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会上,我还见到了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邹国相、侯志平两位刊校领导,认识了许善述、李士俊等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和中国报道社的众多同仁,更加点燃了我对世界语的学习热情。回到部队后,在首长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报道社、中华全协及全国世界语组织的帮助下,我创办了老山前线“世界语八一学校”,先后有数百人参与学习和了解世界语。为此,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世界语民族文艺学会联合授予我为“优秀绿星”。 1986年7月3日,解放军报以《战地绿星》为题大篇幅作了报道,《边疆青年》杂志以《老山前线的语言学者》、《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湖南日报》、《山西日报》、《世界》、《青年美德》杂志等中央和地方30多家媒体对我在前线学习和推广世界的事迹相继作了报道。我所在连队团支部与山西电力职工大学、新疆大学等大专院校通过建立“同龄人互勉团支部”,不仅宣传推广世界语,还通过书信互动互勉、互帮互学。1986年8月14日解放军报以《同龄共铸理想花》为题大篇幅作了报道,《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相继作了连续报道。


1986年,我作为部队唯一正式代表出席了在我国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2004年我再次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2015年,在昆明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上,我当选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2018年1月,在王瑞祥等全协领导和秘书处的指导下,我牵头组织湖南省世界语协会和长沙市世界语协会,在长沙承办了第12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并代表承办单位和湖南省世界语者作了大会致辞。会上,我当选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秘书长。与会者给予高度认可,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2018年10月,枣庄学院聘任我为该学院世界语专业理事会理事。

几十年来,我对世界语的热爱初心不改。我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世界语前辈的帮助和全协领导及理事会的信任、关怀与支持。世界语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广交了朋友,收获了快乐、友谊、人脉,还帮助我和许多世界语者建立了终身友谊。同时,世界语也给我的工作和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借助世界语,我先后考察访问了60多个国家,结识了许多国际世界语者,使我现在投资经营的企业不仅成为国内的佼佼者,在国外也享有盛名。

值此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向世界语界的各位前辈、老师、朋友给予的关怀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将继续为学习、运用和推广世界语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柴晶晶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